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章 天下关系下的法家!!!(求订阅)[2/2页]

大秦国相 一两故事换酒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天人之分,向灾异论提出了挑战。”
      “只不过这种思想,并不为儒家其他学派接受,因而荀子也是遭到了儒家排挤,最终更是三进三出稷下学宫,然无论如何,在一位位先贤的怀疑下,天的权威一步步下降,对人伦道德的约束力更是每况愈下,只是这种风潮,随着天下一统就戛然而止了。”
      “荀子之徒并未执着于学术,而是都开始执着于仕途。”
      “荀子在这方面的进步,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伸展,更没有随之影响天下,等到荀子逝去后,其他儒家学派重新掌握了主导,原本渐渐为天下抛弃的传统祭祀,便再度兴盛了起来。”
      “甚至在天下已有了神道设教的观念。”
      嵇恒并未在‘神道设教上多说,继续侃侃而谈道:“从荀子开始,儒家内部已生出了裂隙,这是天人关系论内在的矛盾,最终以荀子被儒家除名而告终,在被其他儒士多次反对后,荀子索性抛弃了儒家自来传承的天人相关论。”
      “不再试图通过天约束人君。”
      “他主张性恶。”
      “而且荀子将政治的善恶,完全寄托于君主的自律上,这样的倾向再进一步.”
      “便是只重人事,不关心天命。”
      “而这就是法家!!!”
      扶苏正襟危坐。
      当听完嵇恒所有的讲解,尤其是兜兜转转落到法家时,他不禁感觉毛骨悚然。
      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
      以儒墨道三家为视角,以天人关系为落脚,最终将这次的廷议本质,一五一十的讲开了,尤其是说到这就是法家时,扶苏只感全身战栗,一股凉意从脚底涌上脊椎。
      冷的让人发颤。
      “这就是先生眼中的法家吗。”扶苏苍白着脸,颤颤巍巍道。
      嵇恒摇头。
      他平静道:“这不是我眼中的法家,而是天人关系下的法家,法家是从儒家出来的,儒家本就是一个中庸的存在,因而自会遭到墨家跟道家攻讦,在道墨两家昌盛时,便有了激进儒家的存在,从而就有了法家的存在。”
      “不过无论是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他们身上其实一直有儒家的影子,并没有真的脱离儒家天人关系的影响,真正出现脱离的是商鞅。”
      “只不过商鞅的出现,有点超出时局了。”
      “除此之外。”
      “便只有一个韩非子。”
      “韩非子为荀子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为儒家大家,只是因为为天下儒士嫌弃,才有了抛弃天人相关论的做法,但真正论下来,荀子依旧是敬畏天命的,也只是在儒家的天命观上做了引领革新。”
      “只是并未做的那么彻底。”
      “所以相较于称荀子为法家,我更愿意称其为法儒。”
      “这或许也是秦的宿命。”
      “秦因商鞅这一个越时代出现的‘儒法强大起来,也因最接近法家存在的荀子高徒,最终得以一统天下。”嵇恒张了张嘴,并没有将心中想说的道出。
      ‘也因李斯这一‘法儒而覆灭!
      嵇恒摇摇头。
      他沉声道:“而这或许便已注定大秦只能走法这一条道路。”
      “而今天下旧风潮再起,各种野祀淫祭层出不穷,灾异说、天人感应甚嚣尘上,然这些注定跟秦要走的路背道而驰。”
      “所以这未尝不是又一场战争。”
      “只不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正面厮杀的战斗。”
      “然私下的刀光剑影丝毫不会少。”
      “甚至会更惨烈。”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大秦没有退路。”
      “更不能有任何妥协,任何的妥协,都是对大秦的背叛,一旦抛弃了法制,便等同于抛弃了过去一两百年的信仰,那也意味着大秦将会自溃。”
      “天下法士太少了!”
      “秦在秦昭襄王时经历了四贵,又在始皇初年,经历了吕不韦专政,原本的法制框架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何朝野争议这么大的原因。”
      “人心变了!”
      扶苏心神一凛。
      他已是完全明白了。
      大秦从一开始就走的是‘只重人事,而不关心天命的道路,只不过商鞅在当时只算得上是‘离经叛道,并未对此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是闷头走在了一条超越时代的道路,而大秦也就在这种刚刚萌发的思想下一步步变强。
      甚至于.
      大秦上下都一知半解。
      只晓得要务实。
      想到这。
      扶苏也是百感交集。
      他恭敬的朝嵇恒行了一礼,慨然道:“扶苏明白了。”
      “大秦从一开始就走的法制。”
      “只不过大秦这条法制是误打误撞,全然不讲道理,就靠着历代先君宵衣旰食的努力,这才勉强从乱世杀出重围,然随着天下一统,大秦好似失去了一切动力,不知前路,也不知未来,所以大秦便开始试图从其他学派中寻找方向。”
      “非是大秦无力。”
      “而是大秦从一开始就超前了。”
      “眼下大秦要做的便是重新凝合思想,将法家的思想更进一步。”
      “首要的便是驳斥天人感应。”
      “而这同样是父皇跟先生这次要做的。”
      “扶苏受教。”
      嵇恒微微颔首。
      他之所以给扶苏讲这么多,便是因为扶苏为大秦储君,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想着还可以拖延,还可以在等等。
      秦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秦的拖延。
      就意味着倒退。
      倒退对大秦而言是一个危险的迹象。
      尤其是思想方向。
      思想对天下太重要了,一旦大秦重人事的思想,为其他思想所取代,尤其是天人感应思想取代,那对天下造成的动荡太大了。
      嵇恒缓缓道:“你能想明白就好。”
      “大秦其实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已经没有了退路,后退那就意味着崩坏,而秦昭襄王跟始皇早年,就已经出现过了退步,结果显而易见,大秦的很多法令都已失效,名存实亡,若是继续倒退,法之不法,那也注定会国之不国。”
      “不过这是始皇要做的。”
      “你真正需要上心的是另外一句话。”
      “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章 天下关系下的法家!!!(求订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