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却不忠诚的强!
事实证明黎塞留没看错人,布雷泽虽然只有18岁,却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海军元帅。不光具备了领导天赋,还是个战术天才。
正是在他的大力协助下,法国海军的改组才得以顺利实施,很快就建立起地中海和大西洋两支舰队。并大胆从荷兰引进了多艘40门炮以上的主力战舰,快速形成了战斗力,在与西班牙舰队的几次交手过程中都占据了上风。
除了能管理法国海军,布雷泽还是名出色的前线指挥官,对枪林弹雨丝毫不畏惧。多次亲率战舰参加海战,并坚持穿着红色披风站在艉楼上指挥,因此被西班牙海军称为“红魔鬼”,应该是褒贬参半吧。
如今的他刚刚21岁,坐在一大堆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老将当中不仅不畏惧,还隐隐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风度。
“我们在登陆场附近的海域里捡到了一颗没爆炸的,按照它的体积和重量估算,明军战舰上应该无法携带太多。之前那支明军舰队始终也没使用过这类武器,大概率是没有装备。”
接着布雷泽的话茬儿,特罗普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救援舰队施放的水雷大部分没有爆炸,还有一颗被荷兰人给缴获了,由此推测出来明军应该不会大量装备。
“那就好办了,可以继续采取切线战术努力寻找机会靠近。我们可以失误一百次,他们一次都不允许失误,只要成功一次我们就赢了!”
听了特罗普的分析,彭宁顿爵士又来劲儿了。他始终认为大明海军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不怕牺牲克服万难,最终的胜利者肯定属于联军。
“爵士,情况不一样了。之前他们只有11艘船,现在数量翻倍,完全可以组成2到3支舰队互相配合掩护。我们的船只数量虽然多,但受限于速度始终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形不成优势,只会被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光。”
但他的观点马上遭到了布雷泽的反对,这个年轻人之前没怎么表露过意见,不是没想法,而是出于对联军的维护。另外法国海军的战舰数量最少,在很多不太关键的问题上就没必要斤斤计较了。
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明军的援军来了,而且后面还有没有谁也不知道。这时候如果再不表明态度,很可能就没机会了。
舅舅推荐自己来当法国海军的指挥官,除了职务相符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法国海军正处于转型期,本来就不强,禁不起太大的损失,能安全带回去最好!
“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击败明军,可能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你们也看到了,他们正在进攻秘鲁总督区,接下来会不会是巴巴多斯、马提尼克、累西腓或者圭亚那?犹犹豫豫的结果只能是被各个击破,是时候拼死一搏了!”
刚刚还在质疑彭宁顿爵士的奥昆多这次选择了支持,为了让在座的各国将领明白目前的局势,还特意把家丑也抖落出来,试图引起在新大陆有殖民地的国家同仇敌忾。
喜欢。
第1435章 面和心不和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