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一百二十二)[2/2页]

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 三十六楼看风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表,眼睛都没眨一下。
      黄总:他家鹏城的酒家顶多能消耗十分之一二,要是把这些菜薹由鹏城出关到港城和澳城的其他分店,利润可是能翻上好几番
      中午,在江县宾馆吃了一餐,用清江墨菘烹饪的全素宴后,考察团成员又增加了十来人。
      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乘专车往村里去。
      在村口下车,尤语走在前头,给大家做介绍。
      时而普通话,时而英语,还能和黄总用白话交谈。
      谁敢小觑这个一米三高的小矮人?
      虽然钢结构大棚显得那么粗糙没有科技含量,在尤总的娓娓道来中还能增长不少趣味知识点:
      “其实我大中华才是世界上最早种‘大棚菜的国家。
      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汉代京城就有温室青菜了: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可惜很快就被人弹劾了,弹劾之人认为冬天种出来的青菜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北魏时期,‘温室从地上搬到了地下,百姓们利用地窖燃火升温的方法,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
      唐代效仿,因其产量低,成本高,也被唐皇李世民反对。
      到了元朝,农民在冬天用高粱秆做成“风帐”,在菜地上铺满马粪、草木灰保温,大面积耕种黄瓜、扁豆、菠菜、芹菜等鲜蔬。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薄膜覆盖种植方法。
      明清时期,火炕火道技术得到发展。北方的农民将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地窖式温室,能在严冬种出各种蔬果.”
      尤总讲历史,也是为当前简陋的种植条件强行挽尊,表达意思只有一个:
      我们的种植技术溜溜的,现在是因地制宜,钢结构塑料大棚是广大农民朋友们最适合的种植方式。
      众买家:你手握菜源,你说得都对!
      看了一个又一个大棚,吃了一截又一截嫩薹,人人嘴边都一团漆黑,舌尖伸出来吓死个人。
      到了价格谈判阶段,尤总舌战群儒。
      等级定价,谁来都一样,不分外贸还是内销。
      但是,如果现采现结超过一万斤以上的,可赠送同等级菜薹一千斤。
      特级墨菘,一千斤可值十五万,相当于打了个九折,空运的运费都出来了。
      老客户们松了一口气,一级墨菘打个九折,只卖五十四,二级折后二十七!
      现结,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老客户都是签了三年期合同的,只需要下单—付款—提货,即可。
      新客户非决策者的,采购合同还需要一系列审核流程。
      当天下午也只有黄总和星浩社长,每人带走了一万一千斤特级墨菘。
      第七生产队的全体队员,都自发前来帮忙割菜薹。
      只选那些黑红色的菜花开得最艳的割。
      两位老板现场验货、付款。
      今年的特级墨菘,其实就是最早长出来的这一波,图的就是一个早。
      两万两千斤,现场转账三百万!
      (本章完)

第一百二十三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一百二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