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将军,我们向邯郸方向突围吧!”
      “将军,秦军损失大于我们,两军兵力相差无几。他们据险而守,兵力一时难以调度,一旦我们突围,肯定会突围成功的!”
      “将军,大营粮草不足,不能再等下去了!”
      赵括脑海里不断浮现兵法中的内容,是逃,还是拼一把?
      赵括出身显赫,熟读兵书,在赵王那里有很好的声望。
      但他想像他阿翁一样,一战成名,天下皆知,于是坚持首战必须为主将。
      长平之战,乃秦赵两国的国战,对面是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
      白起年过六旬,他还能像年轻时那样,对战局有敏锐的嗅觉吗?
      这天下,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
      只要自己赢了这一仗……
      “派人向邯郸求援,增兵一万,我们里应外合,反包秦军!”赵括觉得这一把可以赌一赌,到时候攻守之势易也!
      副将们无奈,只能向邯郸求援。
      得知三十万大军被围的赵国,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蔺相如急匆匆赶往王宫,求见赵王。
      “王上,赵国损失不起三十万青壮了!恳请王上召回信平君,以商议战事。”
      赵王第一次经历这样大的失败,哪怕当年父王被活活饿死,自己都不像今日这样手足无措:“此事再议。平原君,增兵一事,你怎么看?”
      平原君为难:“目前只有代郡,雁门关的守军可以调动,十来天就能抵达。然,一旦调走守军,匈奴极有可能南下。”
      以现在赵国的情况,根本不可能两面作战。
      赵王决定:“增粮!派人向其余各国借粮!”
      赵国的借粮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赵王的反复,魏齐等国根本不信任赵国会坚定抗秦。
      更何况,赵国这境地,到时候能还得起吗?
      ——
      “师傅,你要献粮?”许多鱼拿着一长串粮仓的钥匙。
      眼前的廉颇胡子黏作一团,两眼猩红:“是,赵军虽被围困,但只要粮草充足,还能继续与秦军斡旋。”
      “赵王已经派人去各国借粮了。”
      “他们不可能借的。但只要我们撑住一段时间,纵横家就能有更多的依仗,到时六国合纵,可退秦兵。”
      许多鱼垂眸:“赵王已经厌弃您,您还要帮他?”
      “非为了赵王,而是为了三十万青壮!”
      许多鱼深深地看着廉颇:“您知,我和阿政是要去秦国的。若是让秦王得知我借粮之事,我该如何?”
      廉颇闪躲着避开许多鱼的视线,却固执地站在原地。
      真是风水轮流转,曾经自己要带着阿政私奔,阿翁的问话,与今日相比,何其相似?
      阿翁当初是什么心情,自己不得而知。
      但今日,着实是悲伤,无奈以及左右为难。
      院外突然传来熙熙索索的声音,许多鱼和廉颇打开院门查探。
      “主君!女君!”
      院外齐刷刷跪了一片庶民和流民。
      丁老翁作为乡里辈分最大的人,率先出言:“女君,我们听闻赵军被困,缺乏粮草。这是我们的心意。”
      顺着丁老翁的手指望去,那一片空地上摆满了粮食,有麦子,也有土豆。
      粗粗估算,他们最起码拿出了四分之三的存粮。

第42章求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