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章 洪武移民[1/2页]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小子当真是这么说的……”
      “回陛下,确实如此,臣已经反复确认。”
      五更天,乾清宫内。
      伴随着朱元璋的声音响起,此刻的他正站在一面铜镜面前,由宫女太监为他穿衣。
      在他身后,那名常伴左右的武官正在汇报事宜,而其中内容正是上半夜朱高煦对冯胜说的话。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觉得朱高煦的发言过于大胆。
      只是相比较他,朱元璋却十分淡定从容。
      他任由宫女为他穿好衣服,然后才转身缓步向殿外走去,武官则是紧紧跟上。
      五月的南京还有些酷热,即便还是黑夜,但那吹来的风也有一丝沉闷。
      朱元璋坐上了车舆,并示意武官跟上。
      武官见状只能作揖告罪,然后才小心翼翼上了车舆。
      在车上,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长须:“宋国公说的倒是不错,这小子改性改变的太大,改的有几分软弱了。”
      “这样的性子,想要帮老四和朝廷守好北方可不一定行。”
      朱元璋有一些失望,但并不是因为朱高煦说他狠心,而是因为朱高煦的性子问题。
      他心中最理想的朱高煦,是那个性格狡诈狠腹,但又有眼下谦虚好学,眼光长远的朱高煦。
      只是让他失望的是,他这孙子虽然谦虚好学了,但也丢了曾经的性子。
      如今的性子,只能镇住一些平庸兵将,却是镇不住边塞的骄兵悍将。
      “我啊,还是得锤炼这小子一段时间,得什么时候把他这块铁敲成了,才能把他放回去北边帮老四的忙。”
      朱元璋略带感叹,紧接着又看向武官,对其吩咐:“继续给我看着这小子。”
      “臣领命!”武官应下,随后见皇帝没有其它事情,这才小心翼翼的退出了车舆,消失在了长长的宫道里。
      此后数日,朱元璋都让人观察着朱高煦的一举一动。
      朱高煦过得很有规律,当日班值哪个国公府,第二日就继续在同个国公府读书。
      在国公府读书的日子,傅友德和冯胜并不会常常出现指点他,但他会把问题都积攒下来,等到他们出现的时候一口气询问。
      在这期间,朱高煦也时不时会从来探望他的朱高炽身上打探一些朱元璋的决策。
      不得不说、由于前元带来了许多胡风,加之与周遭诸国关系僵硬,因此洪武年间百废待举,且偏远布政使司与周遭诸国对大明态度都阳奉阴违。
      五月中旬的时候,广东布政使司被朱元璋一顿呵斥。
      原因是去年安南篡试,因此朱元璋不许其朝贡,并诏谕了广西布政司官员,让安南毋纳其使。
      结果广西布政司是听话了,结果广东布政使司不先上奏请命,而擅自准许安南朝贡。
      除此之外,四川东南的诸多土司也没有遵守大明的政令。
      全州、灌阳等县的瑶民也聚众叛乱,刚刚得胜的湘王朱柏和楚王朱桢又被朱元璋一纸诏令,带着湖广、广西二都司的兵马平叛。
      各地卫所的匠户,以及甘陕、辽东等地军户也军心不稳,南逃者不断,朱元璋只能发棉花、宝钞、布匹来安慰当地军心。
      可以说,仅五月所爆发的这些事情,朱高煦就能感受到朱元璋的压力,而这只是全年十二??月中的半个多月……
      “我不走!我不走!”
      “奶奶的!再不上船爷就把你送去辽东!”
      “娘啊……”
      “娘、我们去哪啊……”
      “去爹在的地方……”
      “大哥!我有机会就去找你!”
      “照顾好身体!我们兄弟以后还得再见啊!”
      五月末,当哭嚎声与孩童问询声在南京定淮门响起,只见数千拖家带口,穿着短褐布衣的百姓正在定淮门渡口等待着。
    &n

第54章 洪武移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