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章 新学(2)[1/2页]

尘埃如山 锦衣夜行风之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过几天,果真有媒婆受周夫人所托,来三家营撮合郭治远和周婉玉。
      密码563743675
      对于这门郎有情女有意的好姻缘,按照周家的一切从简、礼俗皆免的要求,媒婆没费什么口舌就把亲事给定了下来。
      事后来看,其实连媒婆都是多余的!
      亲事定下来还不到一个月,郭治远就收到了豫省武备学堂的录取通知。
      送走了差官,郭修安然后一个劲的纳闷:
      “这省城的武备学堂,到底是学堂还是衙门?”
      豫省的武备学堂,和其他省相比,是开办的最晚的那一批。
      地处华夏腹地的豫省,社风闭塞、民思禁锢,一直奉传统儒学为正统,
      所有新式学堂的开办,不管从数量还是时间,都远远落后其他省份。
      新来豫省主政的陈巡抚,是朝廷的“立宪派”,他一到豫省就力主革新教育。
      陈巡抚说:“自强之道,端赖人才,而人才之兴胥有学校!至学堂为育才自强之基,无论文物学术必当从此入手!”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发展新式教育,应当作为豫省“今日最为急务”来推行。
      而豫省武备学堂,就是他在豫省倡建的第一个新式军事学校,
      其地位之高,仅次于豫省的大学堂。
      武备学堂主要是响应朝廷“新政”要求,为豫省培养新式的基层军事官弁,
      同时也为直隶的武备大学,堂输送优秀人才。
      既然是军事学堂,豫省武备学堂开设的课程,自然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
      而是算学、舆地、枪学、炮学、军器学、防御学、工程学、水雷、地雷等军事课程,
      教习大部分来自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留洋回来的留学生。
      而武备学堂第一批学生,自然也是各地镇台衙门保举的年轻童生秀才,算得上一批好苗子。
      郭治远就是武备学堂首批学生。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伏阳镇衙上报提督府的十五个候选生,最终仅被核准了区区五人。
      武备学堂定于这一年的十一月底开学,学生们要先到镇衙集训半个月,
      多少有点军校学生的样子后,才送到武备学堂。
      送走了郭治远,顾微尘打趣问周世平:
      “你是不是为了治远的事情,破了一辈子的戒律?”
      周世平一本正经的回答:
      “举贤不避亲!我这是为国选材,既没破戒律,也没徇私情!”
      豫省的武备学堂是个好学堂,老师也都是思想开化的好老师,
      录取的学生虽然鱼龙混杂,倒也资质聪慧。
      如果武备学堂的校长,也是个励精图治的开化之人,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遗憾的是,武备学堂的校长也就是学监,偏偏是个不着调的旗人公子爷。
      武备学堂的学监叫宝琪,祖上曾跟着康熙皇帝征讨过准噶尔,立了战功后得了爵位。
      但自从宝家封爵后,后世子孙是黄鼠狼下窝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到了宝琪这一代,已是篾条穿豆腐——根本提不起来了。
      袭了爵的宝琪在京城混了大半辈子,五十多岁才不得不使了银子,
      弄了这个学监的位子,被派到到豫省武备学堂。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宝琪这个爵爷做学监,豫省武备学堂的这锅汤,是注定好喝不到哪里去的。
    &nbs

第20章 新学(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