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
他没有办法反驳朱梓。
此刻手用力捏着未曾喝一口的茶水,没有说话。
朱梓也无所谓朱元璋说不说话。
站起了身子,往大殿门口走去。
屋内的朱元璋在朱梓的身影离去后,眼中复杂的很。
……
朱梓在休息一天之后便离去。
回到肃地,让徐妙锦她们准备,不久之后去应天府。
而对于其他的安排,他就有点难搞了。对于这十万大军、玻璃制造工坊、还有蒙和几人的安排等等,这些都不是很好安排。
如今进驻应天府,名义上也就挂着监国了,这要是手下还掌控这大军,非议什么的,到时候每天就不要太多。
但是他也不能舍弃,或者将其交由他人,这他放心不下。
到时候他还会回来的。
想来想去,想到毕竟还有以后,朱梓也做出了决定。
让蒙和留守,坐镇大军守卫肃地;至于玻璃制造工坊,就交由马鹏举了,暂时交由他打理,赚取的钱财在满足大军之后,便由他分配、用于肃地的百姓。
就这样安排结束,朱梓带上府上一行人往应天府而去。
而对于朱梓的连续两次往来,尤其是第二次还是拖家带口的,可谓是让所有人都心跳加快。
结合各种事情还有朱梓的身份,他们心中有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想法。
那就是,朱元璋要立朱梓为太子!
不然怎么会在太子朱标一死,就唯独将肃王朱梓召进宫?然后肃王在回去之后,又立马启程再次赶往应天府,而且还是拖家带口?
虽然这个念头一出,他们第一反应是不应该,但是这个念头又有如跗骨之蛆,想忘记又忘不掉。
这让很多人,心中都很是震惊。
犹如朱棣,便死死的看着姚广孝,等待着他的解释。
姚广孝表示不可能,说朱元璋跟朱梓之间必然是达成了什么协议。
朱棣明显的不信,不过见姚广孝不说,也没有再催,将目光放到了应天府,观察着那传出来的任何动静。
而在西铵的朱?荆?蚴墙?抗夥诺搅私?谘矍暗乃嗟亍
准确来说,是那支装备精良的十万精兵……
但是很快,一则消息打破了他们心中的那个想法,让他们安心下来,不过心中对朱梓也极为的警惕了起来,并且也很是震惊。
洪武二十六年,春分。
一则消息由应天府发出,传遍大明上下。
皇帝朱元璋与早朝上,宣布了自即日起,由八皇子肃王朱梓监国一事。
以后。
在肃王监国期间,其有权力插手大明任何事、能调动大明任何大军
这个权力,唯有皇帝朱元璋能剥夺、或者在朱元璋殡天之后,将这一权力交由到下一任皇帝身上。
听到这,举世震惊。
反对的人比比皆是,朝中那些文臣,没有一个人赞同的,置疑其朱元璋这乱国、致使朝纲不稳的昏庸事。
他们怀疑朱元璋是不是老年昏庸了,又在朱标死的打击下,已经不复以前的圣明了。
毕竟贤明的皇帝到老年昏庸,这例子比比皆是。
而那些其他的皇子,反倒是没有人发出声。
只不过一双双眼睛,就这么死死的盯着应天府。
第377章 陛下老年昏庸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