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三章 建文帝,回不来喽[1/2页]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天的江南土路边,十几骑顺着一个斜坡走了下去。
      方才没走出去多远,大约也就是一里半的样子,拐过一道如同屏风一般的小土坳,一座村落便出现在眼前。
      说是村落,也不太准确。
      依着朱棣看来,更像是坞堡。
      所谓坞堡,便是自汉末以来流传千年的战时民间自卫组织形式,有完整的防御工事,在内部可实现简单的自给自足生产,北方多称坞,南方多称堡。
      《晋书·苏峻传》记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
      坞堡的建立,说白了就是为了应对天下大乱的,当天下大乱之际,百姓既然没有政权力量保护,那便只得寻求乡间自卫组织的保护,一般来讲,坞堡的建立在最初都是百姓自发自愿选择的结果当然了,组织这种东西建立起来以后,加入是自愿的,离开自不自愿就不好说了。
      闲言少叙,待离得近了,朱棣方才仔细观察到,村落外面有一圈土圩子,那个乡下豪强做派的年轻人没吹牛,是的又高又厚,大约有两丈六七尺高,厚度也有四尺,都是碎石混着泥砌起来的。
      当然了,这种防御工事,也只是在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地方土豪眼里,觉得是很有安全感。在朱棣这种天下第一名将眼中,比真正的坚城重堡差远了。
      这世上最擅长守城的,莫过于耿炳文了吧,可再坚固的城池堡垒,面对朱棣又有什么用的?还不是跟纸糊的一样。
      土圩子上站岗放哨的村里青壮,见到是自己人回来了,便问也不问地大咧咧开了门,看的那为首的年轻人眉头大皱。
      “张二郎,这便是你那几个同窗?”开门的青壮持着耙子,笑着来问道。
      被唤作张二郎的,扬起马鞭劈头就是一下。
      “啪!”
      青壮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肩膀头的麻衣被鞭子打裂开,里面皮肉瞬间绽开到血肉模糊。
      “蠢货!要是敌人挟持了我,你也问都不问就给开门吗?”
      张二郎几乎气急败坏,那被打的青壮脸色难堪,却也不敢反驳什么,俨然是张二郎在村子里威望不低。
      张二郎从马上转头,神色变得平静,只是拱手说道。
      “客人见笑了,如今世道乱,不得不小心。”
      金幼孜点了点头,几人下马步入土圩子,金幼孜还伸出手去,摸了摸墙上的泥土和碎石。
      “新修没多久?”
      一看这么新就知道怎么回事,张二郎倒也没隐瞒,干脆说道“前几个月燕军渡江的时候,江南各地都在传总之,这东西也不止我们一处弄,就是兵荒马乱时为了自保罢了。”
      “那现在也没发生什么,怎么不拆了啊?”
      面对金幼孜的蹬鼻子上脸,张二郎手里攥着的马鞭被捏的发出了响动,同行的士子连忙说道“张二郎,你有所不知,这位乃是江西籍的朝廷官员回乡省亲路过此地,对江南风物多有不知,所以问题才多了点。”
      张二郎看了一眼金幼孜。
      朝廷官员?
      仔细打量一番,金幼孜倒也确实有当官老爷的做派。
      瘦瘦高高,年级虽然不大,但举止之间拿捏着一副架子。
      张二郎的眉宇间闪过一丝阴霾,旋即咧开笑容来言“不知道是上官驾临,却是草民失礼了。”
      “不知者无罪。”
      金幼孜倒是真喘上了,当场抖开包袱,就在土圩子门下换了身绿袍,随后戴好官帽,堂而皇之地走了进去。
      “可否带本官在村里看看?”
      见了这副架势,张二郎又惊又怒,瞥了同窗一眼,勉强压下火气,显然平日横行乡里,脾气惯得有些大了,养气的工夫也着实不到位。
      “上官且随我来吧。”
      在张二郎的带领下,朱棣等人在这个还算挺大的村落里逛了逛。
      总体来说,村子的状况没有朱棣想象的那么差,不说是如桃花源那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算是几十亩分散成小块的旱地圈在了村子后连着小山包的地方,家家户户算不上都有家禽,但是鸡还是不少见的。
      村前面有个土坳,后面有一座小山的余脉,一条小河或者称作小溪可能更合适一点,成年人一跃而过的那种。总之,算是一处风水宝地了。
      土圩子除了前面的正大门,靠着小山的地方还有个小门,门前是有土路的,虽然被紧紧地关着,但想必门后应该也有路通往山里。
      “这女人是?”
      金幼孜眼见着一户人家的女人,被男人撵狗似地赶进了畜栏里,披散着头发瑟瑟发抖。
      张二郎看了眼,随口答道“做错事了。”
      金幼孜张口欲问,旋即想到了什么似的,止住了嘴。
      秋天日头沉的早,不比前阵子绵长的夏日,耳边早已习惯的蝉鸣亦是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地无影无踪。
      村子里早已没有在外活动的村民,村长或者说坞堡主人的家里,几人被安排下来休息。
      送来的馒头和水被放在了一旁,没了热气也没人动一口。
      童信领着几名侍卫布置好了防御,手里那把尺寸惊人的牛角大弓,已经处于随时可以发射的状态。
      朱棣和金幼孜盘膝坐在榻上,朱棣喝了一口自己牛皮水袋里的凉水,又从怀里掏出一张表面已经有些被湿气泡得发白的芝麻烧饼,塞进嘴里便咀嚼了起来。
      “陛下以千金之躯,只身入虎穴,似乎一点都不慌张。”金幼孜一手拿着饼,一手虚虚张开捧着掉下来的芝麻,边吃边说道。
      “狗屁虎穴,这也算虎穴,那北元大帐算什么?大宁城算什么?”朱棣含混说道,“当年朕还是青年的时候,就藩北平没多久,便带着大军北征,深入漠北上千里直捣北元巢穴,雪夜奇袭,带兵包围了北元大帐,招降了北元的太尉、丞相、知院无数更遑论靖难的时候,北平被李景隆六十万大军给包围了,朕自绝退路,出塞两千里强取了宁王的兵马,跟这些相比,眼下一个小小村落又算得了什么事?”
      金幼孜点点头,这倒也是。
      朱棣这种狠人,这辈子干过胆大包天的事情可太多了,眼下确实算不得什么。
      看着金幼孜吃了一嘴的芝麻,朱棣看着童信笑道“不要慌,童指挥使保?萌?肴?驳刈叱鋈ァ!
      “是因为童指挥使的那只海东青出去报信了吗?”金幼孜问道。
      童信沉闷开口。
      “通知附近的忠义卫,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那是?”金幼孜一时诧异。
      朱棣指着童信手里的那把牛角大弓说道“看到这把弓了吗?”
      金幼孜点了点头,朱棣复又说道“童指挥使这手弓术,天下无双!”
      “靖难的时候,有一次南军颓势已显,便欲做最后一搏,有两个悍勇的鞑官带着精锐甲骑往朕这里不要命的冲那是真的千军万马厮杀在一起,童指挥使在那么乱的战场上,隔着数十步,一箭一个,把两个鞑官胯下战马的眼珠子给射爆了。知道什么概念吗?”
      金幼孜悚然一惊。
      “且放心吧。”朱棣吃完芝麻烧饼拍了拍手,“有几个人给童指挥使挡在前面,莫说是村里这帮民壮恐怕连一副牛皮甲都没有,便是有甲也没用,童指挥使这副牛角弓配上重箭,三十步内野猪黑熊都是一箭毙命,更遑论是人了童指挥使一筒箭射不完,堪战的也就都死了。”
     &nb

第一百零三章 建文帝,回不来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