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火星应该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地区或者民族,但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这一点从火星内部少得可怜内部的战争就能看出。民族的好战性不仅是对外的,还有对内。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火星应该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地区或者民族,但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这一点从火星内部少得可怜内部的战争就能看出。民族的好战性不仅是对外的,还有对内。
历史上但凡能够靠对外战争建立庞大帝国的民族,如蒙古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在环境没有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大多数帝国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内战导致的帝国分裂。
好战的属性为他们的民族带来广袤的土地,好战的属性也同时毁灭这个民族的统一和团结,这大概是上帝为人类开的一个小玩笑。
但是火星自从第一次宣布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之后,竟然基本上没有发生地区的独立事件,这虽然与稳定的生活有关,但是也能大体看出火星人本身是类似中国人的以和为贵的民族。
为什么如此恶劣的环境反而没有激发一个民族的好战性呢?这要源于火星的极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理环境。
中国古代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物极必反。”
火星上环境太过于恶劣了,恶劣到如果你生活在火星上,那么你就算抢了邻居的资源也不一定能够存活下来。维京人只要有食物就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
但是在火星上,不仅需要食物,还有氧气,气压,温度等等更多繁杂的条件才能存活下来。而达成这些条件所需要的技术并不是能够抢来的,而是需要人才这种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邻居”的资源是资源,但是“邻居\"本身也是资源。
抢夺物资无非是为了生存,但是想象一下,在庇护所内,如果为了仅存的食物杀死了负责氧气维持装置的人或者其他什么气压负责人之类的负责人,那么没有技术人员维护的装置一旦损坏,抢夺者也会死去。
其次对外的“邻居\"也没有什么可以抢的,最初的火星定居点都是在地下的,而且每个国家的都相距甚远,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来一场维京人版的长途打劫显然不现实,你要是有能力去抢劫一个几百公里外的别国定居点,物质水平也犯不着去抢劫,但是如果物质水平太低了需要抢劫来维持,也会因为能力太低而没有办法去抢劫。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最初到火星上的人,道德水平平均都是比较高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确实是有即使为了自己多活几天也要所有人都死的极端私自的人存在的。对于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任何规则都是不适用的。
在早期的官方统计中,几乎每一个到达火星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最终能够活下来,这样必死的决心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和平团结和矛盾的发生。
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人类前进的垫脚石,前十几批次的先驱者,没有任何一个人活下来。正如火星上说的:\"正真对于建设久安城重要的人,都没有见过久安城。”
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大概率是死亡的结局,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搭乘太空飞船,而且经常出现一个庇护所好几代人经营,往往在要牺牲的时候,都会义无反顾地将剩下的资源留给下一任继承者。他们是那个世界最初的火种,也照亮了那个世界前进的道路,民族的精神不仅有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有内部自身的传承。
同时如此巨大的环境外压也不得不让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就像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资本官僚和社会革命者,汉族与满清人,改革的与保守的,在日本侵略者巨大的外压下团结在了一起。
火星的种族问题是最特殊的情况,被巨大的环境压力碾压破碎了。在一个连正常呼吸都无法保证的世界,人们通常也不会关心身边的人是黑人还是白人或者黄种人之类的问题。
于是社会学家研究了半天,发现这对地球的民族问题参考意义不大,这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火星环境自然选择的方向。(生物学上的概念,自然选择决定物种进化方向)这样的一个理论上并不好战的新兴世界,也没有重大危机的助推的情况下,却和地球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毫无底线的情报刺探,夸张的军备竞赛,都在不断地将两个世界逼向战争的方向...
第八十七章 战争的前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