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死在了无名氏手里,死在了临江公主手里。
信野的变故,由继承曾州刺史的孙飞乾连夜派快马送往各郡各军。
孙家上下,人人披麻戴孝,孙辅国的牙军,全军缟素戴孝,城中各处也升起了缟素。
信野共有四万多兵马,包括孙辅国的一万五千牙军、八千标营将士,这是曾州军精锐中的精锐,现已归孙盈盈掌管,除此以外,杨守亮领三千兵马,姜崇义领一万精兵,周先童则掌控着信野的全部骑兵,共七千骑。
吴绍宇虽然没有兵权,但他掌管着曾州十三郡的财政大权。
故而孙飞乾虽继承了曾州刺史,但在信野并无嫡系部属,他的势力在相城。
不过孙飞乾并不担心,信野有二姐坐镇,而且他在相城还有足足三万大军,只需一声令下,这三万大军就能尽数奔来信野。
料理完孙辅国的后事后,孙飞乾真正成为了一家之主,成为了曾州的主人。
即使他现在要看二姐孙盈盈的脸色,但孙盈盈在明面上并不会驳他的面子和威严。
经诸文武机要充分讨论后,经二姐孙盈盈同意后,孙飞乾于三月初三以曾州刺史的名义向各郡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第一,各郡整军备战,严防朝廷大军来攻,并严查境内身份不明之人,甄别朝廷和摘星楼派的细作,一旦确定是朝廷和摘星楼的探子,各郡须立即将其押送信野。
第二,长孙启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背叛曾州,实属罪大恶极,各郡要引以为戒,并严查自己属下有没有吃里扒外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孙盈盈的强力要求下,各种巧立名目的税役被取消了。
从今以后,各郡各县不得随意征发徭役,亦不得巧立名目勒索敲诈百姓,凡是父亲设立的税种徭役,尽数废止。
零零总总说了诸多事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定初二年三月初五,孙飞乾亲率三万大军征讨长孙启。
孙飞乾之所以做出亲自率兵征讨长孙启的决定,乃是想以此确立自己的威信。
但孙盈盈却表示了反对。
父亲刚走,人心不稳,相城、玉柳、午中、南桃等地也是形势叵测,而且出现在小离山的官军也不知所踪,这种情况下,不能随便将相城的三万人马调走,毕竟相城是曾州的门户。
一旦朝廷得知相城的主力走了,很有可能趁机而入。
姐弟二人发生了分歧,不过在周先童和姜崇义的介入下,二人各退了一步。
孙盈盈暂时率牙军和标营军前往相城防备朝廷,待孙飞乾征讨长孙启归来再回来。
至于心腹之地信野,则由姜崇义和周先童二人坐镇。
姜崇义麾下有一万精兵,周先童统领了七千精骑,倚坚城而守,必不会生乱。
但孙飞乾却对这两个人不放心。
孙辅国信得过姜崇义和周先童,但不代表儿子孙飞乾也对这两人信得过,孙飞乾虽然叫姜崇义和周先童两人一声叔父,但双方并不是很亲密。
孙飞乾刚刚继承父亲的位置,目前只信任二姐孙盈盈一个。
不过这个问题最终也得到了解决,因为孙盈盈插手了,在孙盈盈的建议下,孙飞乾以年幼为由,命姜崇义随自己出征,一方面协理军务,一方面参谋指点。
这个理由非常正大光明,姜崇义无可反驳,姜崇义也知道新主对自己不放心,于是决定索性借此表明忠心。
将姜崇义及其麾下一万人马带在身边后,孙飞乾又命副将林共领兵一万进驻信野,籍此监视周先童的同时,守好心腹之地信野。
所以最终的方案是,姜崇义携本部全部兵马随孙飞乾亲征长孙启,孙盈盈率牙军和标营前往相城驻防,至于信野城则由元老周先童和孙飞乾的副将林共一同把守。
这是一个三方都满意的方案,所以也就得到了实施。
三月初四,孙盈盈连夜率军离开信野,星夜奔赴相城,三月初五,孙飞乾亲率本部两万大军及姜崇义和他麾下的一万人马往北而去,三万大军的目标直指长孙启。
三月初六,孙飞乾心腹副将林共率军抵达信野,随后入城。
三月初八拂晓,刘道之划分的各部分军全部抵达南桃郡,三万六千朝廷军队集结完毕后,于当天夜里,在刘道之的率领下,星夜向信野逼近。
刘道之之所以敢如此行动,正是因为得到了孙辅国病逝的消息。
同样,他也知道孙飞乾率军离开信野径直朝长孙启追去的消息,孙盈盈去往相城的情况他尚且不知,不过很快也就会知情。
刘道之从南桃出兵的头天,孙盈盈到了相城。
第490章 孙辅国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