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温的示意下,李小过不紧不慢的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跟前,开始向在场诸位将领介绍战争形势。
“列位,截至今日,我军与冲天大王两家一共歼灭了官军六营,郦郡方圆两百里以内的援军已尽数消灭,武定官军中,张乘龙坐守东夏,不敢来救,李存审军武定,锁城避战。照此情形,我们的敌手还剩郦郡城中的左光先部,以及晋阳大营增援而来的何谋全、洪承武、杜至焕等人。”
“左光先孤军困守郦郡,插翅难逃,不足为虑。贺隆臣、杜至焕等晋阳将领,带兵均不下于一万,合计应有六万人马,皆为官军精锐,目前行踪不明,不可轻视。至于洪承武,因为是趁夜发兵,又刚从晋阳赶回,麾下具体有多少人马,犹未可知。”
“何谋全的大军没有踪迹?”黄温脸色一变,探出脑袋问道。
李小过点点头,说道:“根据潜伏在晋阳的细作来报,何谋全于黄昏出发,大军进入了官道后不久,暴雨来了,夜色下何谋全的大军失去了踪迹,可能是走小道了。”
黄温扶着剑听了一会儿,问道:“李将军,你觉得他们可能有多少人?”
李小过并不犹豫,直接道:“何谋全不清楚,但洪承武肯定不低于两万。”
两万?黄温有些疑惑,在这个时候,他可不认为洪承武能带两万人回来。原因很简单,何谋全杀了杨和,杨和的人跟效忠周延益的将领能轻易放过他?这会儿双方肯定还在掰手腕,何谋全哪能让洪承武带两万人回来,他陷入了沉思。
“两万?”下方,另一人不屑一笑,道:“我军有十余万兵马,吃掉洪承武两万人马,就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
此人名为王喜,也是黄温麾下的猛将,在进攻徽州、云州等地,为黄温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黄温集团的元老。
李小过摇了摇头,道:“两万兵马于我们而言确实不是难事,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洪承武带回来的很有可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要歼灭官军的两万精锐骑兵,至少得六到八万步军。更何况,洪承武背后极有可能跟着何谋全的大军。”
说完这话,帐内诸将都微微一惊;对付骑兵的有效办法有三个,长矛、拒马阵、盾牌,但是目前黄温的流寇没有大规模装备对付骑兵的长矛和盾牌,至于陌刀这种大杀器,由于造价高昂,黄温也装备不起,拒马阵训练周期长,兵员素质要求高,而黄温的兵马几乎一直在打仗,没有那么多时间训练,至于兵员素质,一群土匪能有什么素质?
所以,黄温想要吃掉洪承武这股援军,不出点血是不行的。
“这活儿可不好干,我看还是让冲天大王他们去做吧。”李小过见没人答话,话锋一转,想把这烫手山芋扔给高迎风。
“不太好吧。”有人摇头,对这个卑鄙的法子表示反对。
“什么不太好?”李小过道:“接冲天大王的消息,说是何谋全已经收了威风、先岭、武山、武功等营,算上壮丁,少说也得有十来八万人马,就这都够咱们喝一壶了,要再打洪承武,我军肯定吃不消。
“高迎风他们倒好,围着个孤城郦郡不放,脏活累活咱们干,城池人口他们收,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在场众将对李小过的话都微微蹙眉,也不说话,唯独一个皮肤黝黑,宛如庄稼汉的中年男子疑惑道:“大将,你这话俺却不信,他何谋全手上总共也有一个威风营,而且刚杀了杨和,晋阳的将领谁会听他的呀?再者,他姓何的跟洪承武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为什么要帮忙援武定。就算丢了武定,朝廷要拿的人头也是洪承武的,跟他又没有关系。”
邓国能说道:所以,我估计洪承武必是孤军而来。武定地形多变,我军若是能借机歼灭洪承武的兵马,自此以后,咱们也有骑兵了,何乐而不为。”
说话的这个叫邓国能,外号“撞倒山”,也是黄温比较倚靠的猛将。
李小过看了邓国林一眼,不屑地轻笑了一声。他出身官军,做过官,当过一营统兵官,自然看不上泥腿子出身的邓国能。
李小过说道:“何谋全虽然有皇上,”刚说了一句,他就感觉有些不对劲。自己现在都扯旗造反了,口中却还是称皇上,看来这习惯还没改掉。
第146章 大才李小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