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二章:鲁班的桥[1/2页]

战国齐士 酒中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田义举起手臂,对着一边的旗手大吼道:“升旗!”
      钲手用力的敲响了腰间的钲。
      钲就是嚓??那吧恚?糯?芯?竞庞镁咧?弧
      它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模样有点像编钟里面的钟。
      这东西的声音很脆,用来小范围传递号令,却是适合。
      站在旗杆边的旗手,拉起早已挂上的旗帜,徐徐升了起来。
      田白的坐船是首船,后世称之为旗舰,具有指挥全军的作用。
      虽然说这时候还没有发展出指挥海战的旗语,但是,已经有了旗帜传令了。
      简单的进退合击还是能够表达清楚的。
      跟随在田白身边的船只,一见到田白升起了田氏大旗,余下的船只却也急忙将鲍氏的旗帜升了起来。
      他们是护送田白来少海的,自然没有配备田氏的旗帜。
      少海、胶澳,都是胶州湾的古称。
      豆大的田字大旗,迎着烈风,劈啪作响。
      ……
      田十七留守少海,做的可不单单是少海军港的防御军吏这么简单。
      那时候齐国内乱,田氏、鲍氏势弱。
      虽然田白走的时候,特意与上次攻莒时候搭上线的伯?涸俅瘟?担???土艘环夂窭瘢?源嘶焕次夤?换岢嘶?鹕洗蚪俚某信怠!
      伯?捍巳耍?淙蝗似泛茉???牵?馊巳词怯凶抛约旱募岢值摹
      比如他收了钱,只要能够让他满意的价格,那么他就会真的用心去做的。
      正因为这样,吴国才没有在莒地防御最弱的时候,攻打莒地。
      但是,虽然吴国方向不用考虑,可是鲁国、郯国却是与莒地直接交壤的。
      更何况还有宋国。
      不管是宋国,还是卫国,距离莒地都是不远。
      只不过卫国最开拓进取的卫灵公已经病逝,使得卫国开拓的劲头松懈下来。
      但是,就算是这样,田十七坐镇莒地,却是直接面临三国的威胁的。
      他如履薄冰。
      这个局面下,田十七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丢失了田白辛苦打下的莒地。
      如此一来,田十七自然就顾不上少海这边的事情了。
      他将盐场拜托给了田氏调派过来的旁支,将象头山军港拜托给了盘,至于水师的训练,却是拜托给了鲍氏族人。
      田十七自己带着不多是军卒,亲自坐镇莒都。
      那一段时日,田十七睡觉都不敢脱了铠甲。
      他的枕头下,时刻都放着一把短匕,长剑更是就依靠在床头。
      可以说自小到大这么多年,纵然小时候需要从几十号兄弟之中脱颖而出,都没有这些天这么小心谨慎。
      万幸!
      当田氏大胜的消息传来,田十七恨不得欣喜欲狂了!
      胜利的消息确认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派遣了使者,前往鲁国、郯国、宋国报喜。
      虽然名为报喜,但是更多的却是让三国打消了攻莒之心。
      毕竟三国将重兵陈设在边境上,让田十七压力也太大了。
      田氏战胜的消息,就像是一道疾风一般,扫遍了天下。
      而边境上的三国大军,一夜之间消失无踪。
      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田十七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他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摆下庆功酒,与诸位将士们欢饮,而是直接赶来了少海。
      少海这里,有小公子鼓捣出来的晒盐场。
      虽然因为田氏将重心放在争夺国内控制权的事情上,暂时没有精力售卖少海食盐。
      但是,那堆积在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雪白盐粒,却是让田十七看到了等额的财富。
      这些食盐,一旦田氏售卖出去,那么收回来的将是金山银海。
      田十七仔细的检查了盐场,发现这里一切都是无恙,这才赶到了象头山。
      象头山水师虽然有鲍氏子弟在训练,但是营寨的修建,却是班全盘负责的。
      来自鲁国的的那个年轻小伙子,技艺实在是太精湛了。
      不管是寻常农具,还是军械用品,那小子只要看了一眼,搞懂了关系之后,顷刻之间就能将它的原理吃透,然后制造出来了。
      象头山距离薛家岛有着大约四里道路的滩涂地。
      这是一片地狭地带。
      甚至每每到了涨潮的时候,这一块后世一面被称为金沙滩,一面却是两大船厂一大海油的狭长半岛所在,都会淹没在海水里面的。
      只留下几个海岛,顽强的挺立在大海波涛之中。
      田十七来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鲁班那小子果真是聪慧至极。
      因为这一片滩涂,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才能有薛家岛那边的高地,走了过来。
      这粮草运输,唯有依靠舟船才可以的。
      而舟船……
      虽然舟船的载重量很大,要比陆路好运输多了。
      但是,海运的限制很大。、
      比如五月的时候。
      一场风暴,使得象头山军港的船只无法出航,岛上的粮草已经用尽。
      若不是危机关头,鲍氏君子直接下令让撤离象头山,顺着退潮之后,露出的滩涂撤到了薛家岛。
      怕是,最后留守象头山的军队,全部都要活活饿死了。
      那一场十几天都不曾停歇的狂风暴雨,实在是让人深深的感受到了人力的渺小。
      十丈长的大翼船,本是最大的主力战船,但是,在风暴下,在狂风骇浪下,竟然竟像是一面叶子一样,在海面上起起伏伏。
      等到风暴停歇之后,鲁班当即就来了心思。
      他说服了鲍氏子,派遣军卒,砍伐松柏,用火烤碳化了表面,然后打入滩涂。
      两人不单单是让军卒做这件事,甚至还让周边的黎民也来参与。、
      半个月的时间,一条松柏构建的跨海大桥,连接薛家岛和象头山两地。
      更甚的是,象头山这里生长一种独特的红树,这种树,能够在海边生长,甚至根茎能够完全浸泡在海水里。
      (红树生长于福建、浙江、两广、海南、台湾沿岸海边,春秋时代,气候湿润温暖,甚至河南境内还有大象、鳄鱼等热带动物,斗胆推测,距离浙江并不远的胶州湾附近,当时应该也有红树。)

第一百七十二章:鲁班的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