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三章:器械上场掠莒国[1/2页]

战国齐士 酒中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田白觉得莒国不但要亡,更要让所有的莒人,都不在拥护莒国!
      唯有这样,莒地,才能被他们吞下……
      “那你说怎么办?”
      鲍息看着田白:
      “你天天派遣探子,拿回莒地的情报,但是,眼见莒人已经快要将所有的水稻都收割完毕了……”
      “销毁莒人的粮食,是对莒国最大的打击,若是错过了这一茬,那么你我只有强攻,只有强行镇压了……”
      “是啊”!田豹瓮声瓮气的开口道:“灭莒,我倒是不怕,就怕陷入了拉锯战,这对于我们可是一个隐患!”
      田白点头认可了两人的话语。
      一边的净也是开口道:“小公子,莒国虽然不如齐国,但是,也是有着千乘战车的实力的,若是陷入了纠缠,确实会比较难缠……”
      田白知道,他们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但是……
      自己的打算,却是需要等一个契机的!
      他冲着一边侍立的田十七道:
      “十七叔,莒国秋收若何了?”
      “回公子,他们已经收获了九成,只剩下不多的乡堡,并不曾收割完毕!”
      田十七回答道。
      田白点头。
      可以收割了!
      他抬头看看天色:“息仲父,这晴天持续了多久?”
      鲍息猜不透田白要干什么,他们两家,素来都是相互扶持的,是以,田白说了让众人等待,鲍息虽然不理解,还是听从了田白的意见。
      鲍息想了想:“大抵上已经是十几天了吧?”
      “鲍安!”
      鲍息转向了一边的属下:“可记得晴了多久了?”
      鲍安开口道:“回君子,小公子,已经晴了十四天了呢!”
      鲍息问道:“小白,你问这个做什么?”
      田白笑了笑,扭头对着净开口道:“净公,我让你召集的民夫,召集了多少?”
      杞国国君净开口道:
      “小公子,杞国乃是小国,国弱民寡,我只能征召到五万壮丁,就这还是包括了健妇在内的……”
      实际上健壮的女人,历来都是当做了男丁使用的。
      比如宋国,在数次围城中,都曾让健妇上了城头防守。
      杞国只剩下了两个城池,这五万丁,当真是他的全部潜力了呢!
      “无妨!”
      田白摆摆手:“净公,将你的丁口,分做十份。”
      田白不说为什么分开,净也不问,当即便是应下了。
      田白继续道:“我教给你的面饼做法,可曾掌握?”
      净急忙点头:“庖厨已经培育出了五百余人!”
      “依照公子的指点,我们做出了那种白如雪的面粉,庖厨们正日夜赶工,制作公子所说的那种面饼呢!”
      田白笑了笑:
      “此物,最是适合征战所用,只要你能够供应了后勤所需,此战,便有你的功劳,待到最后分割莒国的时候,孤自然不会少了杞国的好处!”
      “不敢,不敢!”
      杞君净急忙连连摆手:“公子替我杞国拨乱反正,净一生都为公子犬马,不敢要公子赏赐!”
      “哈哈!”
      鲍息大笑:“净公,小白给你的,只管收下便是,出了多大的力,就要得到多大的报酬,这是我两家素来的坚持!”
      田白也是轻笑:“正是,就算净公可以不要好处,但是,杞国国民总是要赏赐的!”
      见到两人都这么说了,净才是应承下来。
      ……
      田白轻咳一声,正色道:“诸位,召集诸将,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发!”
      ……
      莒国最北方的城池,叫做其城。
      其城靠近鲁国,与杞国的高密乡,只不过是二十余里的距离罢了。
      其城是一个小城,地甚狭,物产不丰,正因为这样,才使得齐鲁两国数次征伐莒国,却是留下了这一个深入齐鲁之间的狭长地带。
      九月十七日,晴。
      秋稻的收割,正是到了关键时刻,若是多耽误两天,那么田地里的稻谷,就会落掉了米粒。
      这可是要遭天谴的事情!
      是以,其城的百姓们一大早就起来了。
      糟蹋粮食的事情,不需要所谓的砖家学者去提醒,没有一个农人会挥霍的!
      ……
      好在收割稻谷和割麦不一样!
      麦子的秸秆是光滑的,是以,镰刀越割越钝,时常都需要用磨石磨了刃,才能继续收割的。
      而稻谷的秸秆却是粗糙的,就像是一个小磨石一样!
      因此,在收割稻谷的时候,最开始只要能够割的动,那么镰刀会越割越锋利的!
      在民间,收割了稻谷之后的镰刀,都会被大人们高高的悬挂起来,以防被年幼无知的孩童,拿到后伤到了自己。
      因为不需要磨镰刀,所以其城的百姓们,天刚刚蒙蒙亮,就弯腰在地里劳作了。
      “他叔,是不是有什么声音?”
      一个妇人抬头擦了一把汗,问一边的男子道。
      她的头上缠绕着一块褐色的麻布,因为连续戴了十几天了,是以,麻布都是变成了黑褐色。
      最底层的野人们,没有资格穿印染了颜色的衣服。
      也就是说彼等的衣服,是丝麻的本色的!
      高高在上的贵族们,不知道丝麻原本的颜色是浅褐色的,而农人为了不弄脏头发——
      主要是抢种抢收的时候,没有时间洗头,是以,这浅褐色的头帕,时常都是变成了黑褐色。
      他们头上的头帕,总是黑褐色的……
      于是,列国都习惯性的拿黔首来称呼老百姓们。
      却浑然忘了——彼等头上丝帕的颜色,并不是他们衣衫本来的颜色……
      黔首,是不能穿印染了颜色的衣服的!
      ……
      这个称呼,随着秦国一统天下,而带上了深深的秦国印记。
      实则不然的,早在春秋时期,对于野人,就有了这样的称呼。
      ……
      听到妇人的询问,那男子直起腰来:
      “似乎是有什么声音,而且声音还越来越大了呢!”
      就是这说话的当口,那莫名的声音,已经渐渐的清晰起来。
      “轰轰隆隆……”
      耳畔隐隐约约的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天啊!莫不是要下雨了?”
      妇人惊呼起来。
      随着妇人的惊呼,周边的百姓们都听到了这个声音。
      他们纷纷直起了腰,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望去。
      若是雷声的话,那么自然是有着闪电的。
      正所谓闪传千里,雷打八百。
      这雷声啊,却是没有闪电传的远呢!
      但是,蒙蒙亮的北方,莫说是闪电了,就连一丝火光都没有的。
      “应该不是打雷!”
      边上一个老庄家把式开口道:
      “昨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我特意看了,西

第八十三章:器械上场掠莒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