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当然,在会议中,沙苏有一点问题,指出了华夏当下的不足。
      而回国之后的翔宇,将好消息传达给菊香书屋之后,便第一时间在参事院召开了会议。
      对于共同生产区资源的利用程度,一定程度决定着华夏的工业水平,进一步决定着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事事都当为人民考虑,”翔宇同志道:“这次从沙苏回来的路上,我一方面为华夏得以继续平稳发展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一方面思考着一个问题,”
      “人民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好起来?”
      众参事非常明白翔宇同志这次从沙苏回来,是带着预定的议题召开的这次会议。
      人民的生活好起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很难有人可以给出什么方案。
      翔宇同志道:“好,那我们就想人民之所想,各位认为,当下的华夏人民,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和平,远离战火。”
      “这个我们已经做到了。”翔宇同志道。
      “贫穷。”
      一位参事道:“现在存粮富足,人人都能吃饱肚子了,但贫穷依旧没有拜托。”
      “或者说人民已经对这种温饱式的贫穷十分满足了。”
      这个问题,早在之前的很多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来过。
      究其原因,在于这一辈人,都吃了太多苦,没有享福的命。
      再加上战乱之下,百分之八十的文盲率。
      让更多人的眼界狭窄,大多人是基本上认命了的。
      而他们认的命,就是不再折腾,自己就该一辈子是一个农民。
      而达成温饱,衣食无忧,已经是一个农民的终极目标。
      工人?
      对大部分农民来说,那是知识分子和积极分子的象征。
      在大建设时期,他们大多人无偿为国家做过工人。
      但国企和合资企业在五万万的人口基数之下,微不足道。
      一个村能出来一个国营工人,那都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虽然国家整体向好,但收获到这份优秀的答卷之后,我们要做的不是骄傲自满,而是更加沉下心来,去从人民的身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翔宇同志道:“各位已经了解到,贫穷是当下人民身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那如果要选择一个路径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该怎么走?”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会堂中,众人开始讨论了起来。
      但讨论的时间很简单,因为答案无比的统一和确定。
      最终所有人几乎异口同声的给出了答案:“就业。”
      就业保障收入,是占据总人口七成的农民改变贫穷面貌的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就业也能提高商品产出,从而不断的提升生活水平。
      而广泛就业的工人基础,又为产业创新耕耘出了肥沃的土壤。
      于是,一个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华夏特色道路,就这么出现了萌芽。

第344章 脱贫致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