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现在叶知寒的潜力不可估量,假以时日,中科院第五研究院一定会成为国家科研的中坚力量,而对一批五院成员,无疑是能学到最多,并且成长最快的。
往后去大概率会是国之栋梁,而在百济事件之前,他是受到了院系拆分,将北大多个学部撤换到其他高校,从而避免科研资源的集中。
要说刘龙辉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豫大的下场,他是亲眼看到的,曾经和京大、华清并驾齐驱,现在连对比的资格都几乎没有可,岂能不唏嘘。
所以他必然是要靠着五院,来保证京大的实力。
刘龙辉离开之后。
所有学子纷纷安静了下来,急忙认真的在最后这一段时间,复习着笔记。
就连朱倩口中那些毛毛躁躁的留学生,这时候也充满了严肃。
五院对他们而言,毫无疑问是比赵教授的战时小组更具有吸引力。
当然,他们还不知道,此时的赵教授已经加入了五院。
第一排中间,是朱倩的位置,叶知寒曾经上大学的时候,把这个位置称之为积极分子专用座。
他没坐过,因为很影响自学。
朱倩这会儿心中小兔乱跳的抬头看了一眼不苟言笑的叶知寒,然后就更加卖力的低头学习了起来。
熟人监考,这对她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并不是说可以走后门,而是可以更加让人注意到她的数学天赋。
微积分内容她只自学了两天,根本没可能通过考试。
所以他只能让叶知寒看到,她是一根好苗子。
下午一点,试卷正式向下传递。
拿到试卷之后,所有人便急忙写好了信息,开始埋头验算。
两分钟不到。
可能是都浏览完了试卷上的问题,唉声叹气就开始出现了。
更有不少人把几张试卷翻来覆去了好些遍,也未能下笔。
叶知寒并没有理睬大教室中的动静,而是赶紧低头做起了试卷。
他得把试卷做完,对试题熟悉过后,拿着有一份正确答案,才能去评判其他学生的思路。
最后一个动笔的学生,应该是在开考后半个小时。
因为这时候叶知寒刚刚完成了试卷,从讲台上走下去,这才令那个同学吓得急忙拿起笔随手写了几个字。
所有学生的试卷完成度都很差劲,几乎每一道题都只写了寥寥几个字,然后把最基础的微分公式写了上去,妄想蹭到一两分。
勉强会有几个基础稍可的留学生,能坚持四步的样子,然后就束手无策。
叶知寒心里逐渐有了打算,通过答案来进行天赋判定,对这些学子太难。
索性他就开始进一步考察步骤和解题思路。
不看不知道。
看了之后,就更为难了,他虽然脸上不动声色。
但在心里,彻底明白了,华夏的理工基础到底差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他并没有失望,因为正是这让人绝望的一代人,付出了后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让华夏崛起。
他们只是需要时间。
第40章 实力到底有多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