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飞机项目都仔细的向我阐述了一下。”
      “我很震惊,也很激动,这是一个不曾想过的途径,针对末端军工体系我做了一下的打算。”
      “首先,我会联合各个理工科学部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汇总。”
      “然后,由教授以上的学者根据末端军工的思路进行探索。”
      “当然,你这边如果也有好的军工设计,需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组织教授进行探讨商议。”
      “好的,没问题,”叶知秋急忙点头:“谢谢刘校长对我工作的建议。”
      “嗯,不客气,还有这个杂物间,我们院里商议了一下,打算进一步改建扩大一下,因为是和中科院共同合作创办,所以就命名为中科院第五研究所,同时京大的教授也可以同时在研究所兼任研究,如果需要相应的人才,你可以直接和我说,我帮你安排。”
      “我这么年轻……院长您就不担心?”
      刘龙辉道:“实话实说,担心。”
      “那……”
      刘龙辉叹了口气,道:“首先,我要对你的想法表示肯定,末端军工体系和纸飞机项目都是让我以及无数教授都赞叹不已的想法,要知道,在我把这些介绍给那些教授的时候,只有我知道你的年龄。”
      “其次,现在京师大学需要方向。”
      “每个人都憋了一口气,需要释放。”
      “可华夏曾经太弱了,军工研发需要想象力,需要大胆尝试,需要创新思维,这是我们的学子所不具备的。”
      “而你恰好给了他们方向。”
      “或许纸飞机项目最后会失败,但末端军工体系,是绝对可行的,也是能够让他们沿着这条路挖掘出其潜力的重要路径。”
      “我明白了。”叶知寒点了点头。
      “对了,刘校长,这些是我对纸飞机的一些模块分解,我一个人来搞工程量太大,所以需要京大的帮助。”
      刘龙辉道:“好,你把数据给我,我下发下去,现在京师大学的那些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我也得赶紧给他们安排点事儿干,免得他们闲出病了。”
      叶知寒把数据和炮轰液压发射基的设计图纸一同给了刘校长:“就是这些了,详细数据都已经计算妥善,因为分模块制作,所以希望尽可能减少误差。”
      “好,我记得了。”
      刘校长拿着数据便匆匆离开分发任务。
      叶知寒坐在桌前,捏着钢笔,脑海中想起了阿森。
      想起了他的工程控制论。
      理论设计终究是要和生产制造相联系,可因为实践经验的匮乏,让他对误差提心吊胆。
      如果各个模块的生产出现了偏差,那项目还是会失败。
      毕竟飞行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所要承载的压力是无比巨大的。
      任何一个细小的缝隙,或者连接点的松动,都会导致飞行器的迅速解体。
      而阿森的工程控制论通过系统化的生产设计,完美的规避了误差影响。
      当初在丑国的时候,他看过阿森的这本著作,但因为当时他觉得自己只攻理论,所以对这本著作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终于算是吃了大亏。
      “你要是在的话该有多好,好多麻烦都不用我再操心了。”
      “我真的有些独木难支啊。”
      叶知寒叹了口气,便想起了朱倩,等下次碰到她,必须要抓紧打听出阿森他们的下落了。

第26章 需要方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