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九章 成了包工头的县令[2/2页]

我在古代奔小康 荆南小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个山地面积占了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县。他们县历来就非常的贫穷,老百姓们种田都无法填饱肚子,只能平日里靠着山里面打猎,维持一点生计。
      这位黄县令,居然是稷下学院经济学院毕业的学生,他来到这个县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全县的青壮年老百姓们,不用种田了!全都出去打工,去做工程,赚取粮票。
      得益于这个县,比较靠近连云港,也得益于连云港周边的工程建设的开展,出现了一种极大的用工需求。
      这位县令就化身成为了一个包工头,居然带领自己治下的百姓,走出了大山,来到这些工地里面打工挣钱。
      哎嘿,还别说,这么一搞,居然让他们挣了不少的粮票。除去拿一些换了粮食回来,其余的还可以采买很多经济用品,丰富家庭生活。
      于是乎,他治理下的县城,越来越多的人不种田了,更多的人跟着他出去打工,赚取粮票。毕竟这样又能挣得多,又能见世面,而且还能为家里攒下一笔钱。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口号“全县不产粮,也能吃饱肚。”
      这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外出务工模式。把武定国给看得一愣一愣的。
      巡视组查处他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并没有按照国法的要求,保留一定的耕地数目,导致县里面的大部分良田荒废。而且他还做假账,把外面挣来的粮食,当成了自己县里面产出的粮食。
      虽然他的县里面,粮仓破天荒的堆满了,而且还是比历史上更多建了几个粮仓,解决了百姓们的粮食危机。然而他的手续上,毕竟是违反了国法的要求。
      这不,这位包工头县令就被抓了。据说被抓的那一天,全县的留守老百姓,一个个自发的阻拦巡视巡查组的队伍,如果不是这位县令亲自出面劝解,估计武定国派出去的那些人就可能回不来了,山里面的百姓们可是很彪悍的。
      “下官黄勇舟,参见武大人。”
      “起来吧,你就是那个包工头县令黄勇舟?”
      “额,正是下官。”
      “不错啊,你小子能把一个历史以来的贫困县,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你倒是个有本事的家伙。”
      “不敢当,武大人这么说,倒是折煞下官了,毕竟下官这也是冒犯了国法……”
      “知道冒犯了国法你还敢这么干?”
      “唉,武大人,其实不瞒您说,我是实在看不下去,我县里面的那些老百姓,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如果打到了猎物还好说,冬天不至于饿肚子,要是打不到猎物,不少人就得出去乞讨。我这个当县令的什么都做不了。”
      “你们没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吗?”
      “推广了,可是武大人,我县里面的土地,都是险峻的高山峡谷,说白了,大部分都是石头!怎么可能种粮食?仅有的那一点点河谷两边土地,产出根本不够全县的百姓们吃的呀。我这不是没办法,只好出此下策……”
      说完,黄勇舟十分落寞,露出了一副听凭发落的样子。武定国上下仔细打量着这位脸色黝黑的官员,如果他脱下这身官袍,简直就是个农民工罢了。
      咦?地上怎么有一把伞?上面好像还有字来着?
      难道是?
      万民伞!!!

第三十九章 成了包工头的县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