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八章:古人讲古[1/2页]

永世帝唐 清风逸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殷清风呆住了,这剧情反转得太快了吧!
      本想吃口河鲜,却连整个池塘的鱼虾鳌鳖蚌都自动跳到碗里,这尼玛!
      殷清风揉了揉眉间,尼玛!这是什么套路?
      东晋之后,江南之地又经历了宋、齐、梁、陈、隋五个政权的变迁,当初南渡的北地世家要么败落要么北回故里,只有极少数的家族留在那里,许氏就是其中一支。
      在江南立足两百余年后,许氏在江左,虽然不像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吴兴的沈氏、周氏和姚氏、会稽的虞氏、魏氏、孔氏、谢氏和贺氏那么显赫,但也算是江左大族。
      现在,许敬宗要来个全族投靠,这是什么鬼路数?
      要知道,这个时代,一人投身为奴与全族投靠为奴,完全是两个概念。单身一个人还有机会卖主求荣,但一整族的投靠,除非到了动荡年代,否则,绝对要世代履行当初的诺言的。一旦背叛,就不是原先主人讨伐的事儿了,全天下的人都要站起来围而攻之的。
      可,尼玛!谁听说过这个时代有全族投靠的例子吗?这许敬宗脑子瓦塔了吗?
      说句最靠谱的话,只要他应下了许敬宗,从此许氏成员身上的每一缕布片都属于他的,每一个女性都可任由他生杀大权可就全由他和他的后代掌控了!或者大唐王朝倒下,或者两族有一方死绝了为止,否则,许氏将永世为奴!
      想以进为退套路小爷?不像啊~~~谁敢拿家族的事情当儿戏?
      这么说来是真的?
      殷清风到底是出生与成长在现代,他想不明白这里面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不过,许敬宗已经臣服了,他大可开口询问。
      殷清风问道:“你有什么权利代表你的族人?”
      许敬宗依然趴在那里,恭敬的回答道:“敬宗为许氏当代的族长。”
      这就难怪了。一族之长的确有这个权利。
      那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他一人的荣华富贵?要么是他太疯狂,否则敢不顾家族的前途?为许氏一族的未来谋算?可都世代为奴了,还有什么未来?
      以他的精明,绝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的。
      “呵呵”殷清风冷笑了几声,说道:“你许氏凭仗什么要入我府下?本公子又为何非要收下?”
      许敬宗似乎早就有答案了,他说道:“汉晋以来,凡名震天下的世家,除了与众多世家联姻外,都有不少的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附庸家族。
      郎君出身的殷氏在天下间的排名极弱,但现在有郎君出世,殷氏在郎君的带领下,位列一等世家只是朝夕之间的事。
      许氏初祖为姜器之子,讳羌名缙云号高阳,乃少昊之师。春秋时为诸侯之一许国。许氏历经各朝各代,传承共计三千三百余年、一百一十五世。
      永嘉之乱前,许氏鼎盛时,分支遍布北地各郡县,共建有五郡三堂。南渡后,敬宗出生的高阳郡得仁堂许氏立祠扬州吴郡杭州,传至敬宗一代也有八世。
      现今,除高阳郡外,训诂堂在会稽郡已立祠五百余年。其余汝南郡、河南郡、太原郡星散,归为高阳郡。
      许氏虽非天下豪族,但也诗书传家、时代官宦。
      殷氏”
      “等等!”殷清风打断他。
      擦!信息量太大,让小爷好好捋捋。
      中国已知最早的姓氏有:姬、姜、妫、姒等“女”字边的姓氏。许氏初祖是姜器之子,自然是源出姜姓了。
      至于他说“传承共计三千三百余年、一百一十五世。”嘛是咋计算出来的?小爷可不信他们家的族谱能把商周之前的年代和辈分算计明白,多半是穿凿附会吧~~~
      还有,许氏现在主要的郡望只有高阳郡和会稽郡,也就是说,除了会稽郡之外的许姓子弟都归许敬宗管?那可牛x了我的许哥!
      高阳郡和会稽郡虽然分属两个郡望和堂号,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许,他们之间肯定有密切的往来。这么说来,只要小爷点下头,这许氏的力量都是小爷的了?
      殷清风心动了!
      他继续想到,“会稽郡好像是现代的苏州吧?小爷要谋划江山,江南那一块是重点之一。若是有许氏及其联姻家族的帮忙,那小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计划。
      看来这孙子的确有价值收留啊~

第一百五十八章:古人讲古[1/2页]